“嘀”的一声,一部电梯的出厂日期、检修时间、维保单位等信息就出现在手机屏幕上。近日,上海所有电梯被贴上了专属二维码,人们只需“扫一扫”,就可以知晓电梯的健康状态。
电梯早已是城市生活的标配,其安全性一直是个问题。由于楼宇产权分散、电梯品牌众多、售后成本高昂,导致许多电梯在投入运行几年后,维修保养就开始马虎大意,埋下安全隐患。据统计,仅2019年,全国发生电梯事故33起,导致29人失去生命,电梯困人事件更频频曝出。对于很多市民来说,日常使用的电梯宛如“黑箱”,对其唯一的了解就是电梯壁上一张的“健康证”。对于政府部门来说,电梯太多太散,仅靠人力去实现管理全覆盖,也并不现实。
当管理效率遇到瓶颈,技术进步往往可以打开新思路。近些年,随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,电梯通过WIFI、5G得到网络覆盖已经不是难题。当电梯通过智能终端接入网络后,运行情况以及全生命周期档案便可以上传至云端。经由数据可视化技术转化后,管理者在一个屏幕前就可以对全市电梯运行情况一目了然。当电梯突发故障,救援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;当电梯需要维护,售后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实现“按需保养”。管理舒心、市民放心、维修省心,电梯“触网”形成了多赢局面,这样的宝贵经验,值得很多城市参考。
“智慧电梯”赢得好评不仅是技术的胜利,更是理念的成功。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本质,是高效回应老百姓那些细致具体的诉求。目前,中国全部的副省级城市、76%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%的县级市均已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。但毋庸讳言,其中许多地方的电梯安全、交通拥堵等痛点并没有随着物流网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项目的上马得到有效解决,“智慧城市不智慧”的现象十分普遍。“智慧电梯”的启示在于,科技不是装饰,而是服务群众的手段,以高科技解决好老百姓家门口的烦心小事,才是智慧城市、精细化治理的真正用意。
来源: 北京日报